去年沒有做2019年回顧,因為當時心情混亂得無法好好重組下來。只以為會否極泰來,但很明顯是太天真了。
2020年,否極了嗎?
社會
這兩年過得很不真實,矛盾感和無力感與日俱增。
城巿崩壞極速得難以置信,可謂度日如年,一天的壞消息可以多得要用一星期才消化得來,然而,壞消息多得叫人無法喘氣,有時甚至會覺得只是在發惡夢……
可惜一直無法醒來。
2020年最後一天,也要把老人家關起,也要把年青女生升級。
特別很擔心疫情下特殊學習需要小孩的成長,他們的黃金學習時期給奪去,跟前線老師討論,不少孩子的成長不單停頓,甚至倒退,疫情對他們的成長發展做成無法彌補的傷害。而社會的情況,例如試題的風波,影響就更深遠了。
以前總希望了解某國的人民在不公義包圍下是如何能如常生活,現在,總算是明白了。果然要 be careful of what you wish for…
工作
工作上,去年年尾因為社會事件已經有所影響,今年,因為疫情,工作上的影響更大,但不是因為「在家工作」——我本來就會在家工作。只是,我做的是校內課程成效研究,由老師觀察學生課程前後的表現來收集數據,不斷停課,不單課程進度受阻,老師也難以觀察學生。我做的是數年的追蹤研究,2020年本來是「收成期」,現在2020年的數據如果收得到大概只能用來研究停課的影響………還有兩個大型的學術會議也改為網上進行或延期,浪費了不少準備的心力。
唯一的好消息是:作出了零的突破 — — 論文終於成功投稿。就算來年不再在學術界打滾,也算是在學術界留下一小個微小的腳印。
是的,這一年的工作環境大轉變,紅線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沒有道德的人也越來越多,此地實在不而久留。
個人
疫情期間,我有五十天沒有離開過家門的記錄,而一點難受的感覺也沒有。原來,我真的可以一直宅在家。這段低消費在家的生活再次提醒我根本不需要很多錢……當年決絶地離開了Big 4就是知道自己根本不嚮往「五星級」的生活。坐business class住五星級酒店的一時快感比不上讀一本好書或和小朋友好好玩一場。我最需要的是自由——學習,工作,生活和創作的自由。
疫情期間,不少生日聚會,聖試聚會甚至跨年倒數也是以zoom進行。近月,部份朋友已經移民了,不少朋友來年也會離開香港,看來這也是為我們以後天各一方的生活做準備。
感恩的事
- 家人和朋友們「仍然在呼吸都應該要慶賀」。
- 二月在疫情爆發前成功過了英國三星期和妹妹的孩子玩。
- 研究工作雖因為疫情受阻,但同事都很主動幫忙解決不少問題,實在很感激。
- 工作合約今年才完結,如果是疫情期間完結,也不知道研究如何埋尾。
- 2019年初決定了學小提琴:練習小提琴需要專注身體的感覺,呼吸和聽覺等,在這個紛亂的時局,是很好的mindfulness訓練。
- 因為疫情,身邊有深藍色「朋友」開始轉色。(雖然不知會轉多久。)
- 疫情下的生活更有規律,能夠(幾乎)每天都做運動(ringfit / HIIT/ yoga)和看閒書。
- 「停課不停學」—因為大學可以上coursera的課程免費拿證書,雖然證書實際上沒有用,但竟也令我完成了幾個之前開始了沒有完成的課程。
- 論文成功投稿。
- 有你們繼續看我寫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