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時,要接觸大量幼稚園學生,他們的行為和發展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我經常都很想知道,到底他們在想甚麼?他們觀察環境時會數集甚麼訊息?他們如何決定和不和另一個小朋友玩?小孩只有有限的語文能力,他們是如何思考的呢?在還沒有學會朋友這個生字時,他是如何想「朋友」這個概念的呢?
如果研究的是初小學生,你可以直接問他們。有時,你也可以請高小甚至中學生回憶自己當年的行為來了解初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當然,我們有時也會質疑記憶的可信性,尤其現在大部份小朋友都有大量的成長片段,他們的記憶很多時受到父母的描述影響。由於大部份高小學生都已經忘記了自己幼稚園的生活,所以他們的描述就更不可靠了。直接問三歲的幼兒也很難:三歲的幼兒,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有限,他們就算明白你在問甚麼,就算願意和你分享,他也未必能夠說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