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讀新聞的同事說他在蘋果實習的同學那天早上無法進入蘋果的慘況。我問他會到哪兒實習,他說了一所報館的名字,很安全的報館。我問他覺得蘋果可以過到七一嗎?他說,沒甚麼可能吧。
今天就見到舖天蓋地的新聞了。老實說,我曾經不喜歡蘋果的狗仔隊新聞,有時甚至覺得蘋果很討厭,就算近年也依然有令人火滾的報導手法,但它絶對不應該就這樣離去……
不過,離去大概已成定局,就在此記下我和它的三個第一次吧。
1 收支票
中五時,我寫了一篇關於校園生活的短文投稿蘋果日報的校園版。我忘了投稿蘋果的原因是甚麼,但還記得收到稿費一百元的興奮心情。那個年代,我一天的零用錢只有二十元(包午餐、車費、文具開支等),而我幫一個中一學生補習是收八十元一小時。那時的一百元,很多了。
說起來,現在medium要寫幾十篇文才有一百元,靠它開飯就死得了。
2 用真名在報紙寫文章
三年前,公司為了提高社會大眾對特殊學習需要的認識,於是有三個月在蘋果日報每星期刊登文章,結果我們一班寫英文多過寫中文的同事都無奈地回到中學時代,一人作一篇文交功課。這是我人生唯一一篇在報紙的文章是用真名的。
其實我曾經用真名在另一份報紙投稿,但報紙在刊登時打錯了我的名字……
3 聲音經過特別處理
去年年底,機緣巧合下,一位果籽記者找我做了個訪問,今年年初出街,因為我不想露臉,所以聲音經過特別處理——原來聲音經過特別處理後真的是完全認不出來的。
那位果籽記者是個有趣和有心的人。最近問他公司的情況,他後來跟我分享他在寫的一個非常特別故事,希望他的故事能順利出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