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話當年,談起考試。發現中三升中四選科時,大家都有很強烈的選科意向 —選理科因為覺得自己讀不來文科,又或是選文科因為覺得自己讀不來理科。當然有少部份是文武皆精所以會選自己比較喜愛的科目,不過,通常比較喜愛的科目也就是自己比較好的科目吧。
(心理學的有雞先定有蛋先問題:因為喜愛所以能力較好,還是因為能力較好所以喜愛呢?)
而我,中一開始就深信自己是「文科白痴」。當年,只懂將成績和自己的能力掛鈎,努力過後,成績仍是很差的科目就是白痴。反過來說,有些科目不用很努力,成績卻不錯的話,那就是代表有天份。
那時,不懂想是溫習的方法有問題,又或學校評估的方法有問題,只會覺得是自己力有不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