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代】旅行變遊車河記

思然 oce
5 min readAug 5, 2020
Photo by Macau Photo Agency on Unsplash

離地萬億丈的司長提議大家到郊野公園享用外賣,起初見到網上圖片,我還以為是假新聞。

豈料新聞比假新聞更荒謬。

像極了愛情。

去郊野公園的荒謬,不單是正常人隨便也可以列舉十個理由為甚麼去郊野公園是不可能解決無地方堂食的問題,而是月入接近四十萬的司長竟可以不加思索說出這個亳無建設性的建議……

原來很多人google政務司司長也是想查他的人工……

這也證明這個「何不食肉糜?」的班子有多缺乏同理心。

算了,要求他們有同埋心也是痴想,但可不可以帶個腦返工呢?連幼稚園生也不會隨便叫家人帶他們去郊野公園啊。你當郊野公園是七十一啊?

想起來,我到目前為止去郊野公園的次數一隻手也數完:因為我只有學校旅行才會去郊野公園。

小學年代,兩年一度的秋季大旅行都是去大欖郊野公園——應該是因為人手安排,所以只有二、四、六年級的學生可以去大遊行。

而敝校只會去大欖郊野公園,我想是因為比較近和比較大吧。

但是,我嚴格來說只是去了兩次大欖郊野公園,因為二年級那次,本來人生第一次去郊野公園的那次,變了「車河半天遊」。

二年級時的我,應該很期待去郊遊吧?不過我也沒有印象了。

那天一早我們一班小朋友上了一架校巴。由於我們很多同學都是住附近的屋苑,大部份都是走路上學,坐校巴本身已經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

不過,因為我小一是坐校巴的,所以坐校巴對我來說不算是甚麼新鮮事,所以,當同學興高采烈地爭坐近窗口的位子,我也沒有所謂,而且,外面陽光也頗曬,坐窗旁其實也很熱啊。當年的校巴應該是沒有冷氣的。

出發的時候,陽光普照,風和日麗,豈料半路中途,天色忽然陰暗起來, 然後下起暴雨。

當時校車是吃力地在上山,那是一條單程路,雨點不住擊落校車的聲音,加上有些同學興奮地叫,又有些同學驚慌地叫,感覺超古怪。

大風把雨水從窗外不斷吹入車內,老師叫同學幫手關窗。如果大家小時有坐過大校車,就知道那些窗有多難拉上。小二雞大部份都雞手鴨腳,有些同學還要不夠高去拉那個車的手把。結果,兩位老師在搖晃的車箱內手忙腳亂地關窗,還要不住叫同學不要站起來。

而窗,就算關上,還是不住滲水,窗邊的同學不是在玩水,就是在窗上畫公仔,有些同學則苦惱地說:「我隻袖濕晒啊!」

終於到了大欖郊野公園。但雨勢完全沒有減弱。老師們大概也不知道該怎樣辦。那個年代,又沒有手提電話,如果立即回學校,又無法通知學校……

我記得我們那時是呆在車內,老師說外面很大雨我們等等看看情況怎樣再算。一位老師離開了校車(應該是和另一架校車的老師商量對策吧?),車上只有一位老師。

然後,有個肥仔同學說:「好肚餓啊,可唔可以食野啊?」

其他同學附和。

老師叮囑大家吃得小心點不要弄污地方,然後,大家便在校車內野餐。三文台啊,雞翼啊,薯片,棉花糖之糖,還飲汽水和紙包飲品等。車廂其實很悶熱,也很吵,但大家也很開心。

過了不知多久,有同學舉手說要去洗手間。然後很多同學舉手說也要去。

(老師應該很後悔讓同學喝汽水……)

老師看着外面的環境,然後問:「我哋就快返學校,有無同學真係好需要去洗手間架?嗱郊野公園啲厠所可能好污糟架,同埋出面又咁大雨,如果可以就返到學校先去啦。」

大部份舉著的手都放下了。印象中只有幾位同學說真的要去。本來說要去的同學反而說可以不去了。

我當然是沒有去洗手間,印象中沒有女孩去洗手間——大概我們在學校已經訓練到一整個早上不去洗手間也可以(學校的洗手間通常都很污糟啊)。我旁邊的男同學去了,他回來說老師只是帶了他們去草叢解決。

要去洗手間都同學都去了洗手間後,老師就跟大家說要回學校了。同學都很失望「吓」、「車都無落過喎」、甚至有同學說「早知我都去洗手間啦……」

也不記得老師有沒有說甚麼安撫的說話,校車便開始回程,一下山轉到小路,我旁邊的同學大叫:「嘩水浸啊!」

我望出窗外,我見到水花給濺起得就像搭飛翔船一般。

同學都興奮地大叫:「好似搭船啊。」

而窗邊的同學不停說:「嘩入水啊,好濕啊,嘩……」

結果,人生第一次學校遊行變了名副其實的「遊車河」。

回到學校,本來說要去洗手間的同學褲子全濕,同學笑他賴尿,他堅持是雨水來的。

真相就只有他知道了。

像極了愛情。

思然 oce

PhD | Research Psychologist | Psychometrician | Computer Science Teacher | IT Auditor/Consultant | ex-CISA/CISSP | Top Writer in Humor | Work in HK, UK, USA